2012年8月20—25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部分教师远赴四川、重庆开展社会考察学习活动,见证汶川灾后重建成果,再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当地改革开放成果。
在当年的地震重灾区映秀镇、水磨镇等地考察时,老师们看到,如今的灾区已按照当地的民族特色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座座具有川西、汉羌风格的楼房建筑,一条条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街道,凝聚了党中央和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短短的四年时间,汶川地震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一座座新村从地震废墟上崛起,并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考察过程中,老师们都深感振奋和鼓舞,纷纷表示要把这些生动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汶川的考察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又踏上了前往重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渣滓洞、白公馆的行程。六十多年前,位于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是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几百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员工、妇女甚至小孩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折磨和屠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染红了松林坡、步云桥和梅园。
老师们在渣滓洞监狱的一个不起眼的房间里,看到了监狱的刑讯室,看到了用来拷打、迫害革命志士的数十种刑具。那些脚镣、手铐、烙铁早已锈迹斑斑,皮鞭、老虎凳也蒙上厚厚的灰尘。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看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眼前浮现出革命志士宁愿把牢底坐穿、视死如归的音容笑貌。耳听着导游的讲解,眼看着一间间牢房和地下室,老师们心中有种久违的热血沸腾,老师们的心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震服。大家都认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大员工的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明白,是无数的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社会的的正义和民族的尊严,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志士的英勇奋斗和不怕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重庆期间,老师们还考察了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博物馆,其中包括举世瞩目三峡工程的模型及从三峡库区成功抢救出的珍贵文物。
这次赴四川、重庆社会考察,尽管只有几天时间,但老师们收获颇丰。大家表示要把这次考察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不断提高我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而努力。